客服电话 :13817755498
客服时间 :工作日 9:00-17:00
地址:宁波保税西区创业大道7号4幢305室
邮箱:marketing@shmlrs.cn
微信公众号
公众号
Copyright © 宁波美丽人生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浙ICP备18056203号-1 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 上海
基因检测报告
慢性肾病
肾脏受到损伤后会降低执行功能的能力,引起废物在体内的堆积和化学成分的失衡,从而导致慢性肾病的发生。
检测结果
健康建议
❶ 水的摄入量:肾脏病患者如果没有尿少水肿的情况是不需控制水的摄入量的,水肿的患者主要应根据尿量及水肿的程度来掌握水的摄入量,一般而言,若水肿明显时,除进食以外,水的摄入量最好限制在500-800ml/日较为适宜。患尿路感染之后,为避免和减少细菌在尿路停留与繁殖,患者应多饮水,勤排尿,以达到经常冲洗膀胱和尿道的目的;
❷ 盐的摄入量:如果肾脏病患者没有水肿或高血压的情况不必限盐,可与正常人一样每日进盐10克,限制盐的摄入量主要针对水肿和高血压的患者,因为不限制盐可加重水钠潴留,使水肿难以消退,引起血压升高。一般每天控制盐在2-3克,尿少,血钾升高者应限制钾盐摄入量,宜避免含钾多的蔬菜水果,如冬菇、桔子、香蕉等。慢性肾衰继发甲旁亢的患者还要积极控制饮食中的磷的摄入量,每日600mg。减少蛋白质摄入,避免进食富含磷的蛋白质饮食,如干酪、奶油、牛奶、鸡蛋、肉类,特别是脑、肾、沙丁鱼等;
❸ 饮食结构:蛋白质的摄入量: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,这样可减少血中的氮质滞留,减轻肾脏的负担,从而延缓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程。一般主张摄入蛋白质每日 0.4-0.6g/kg体重,应选用优质蛋白质,如牛奶、鸡蛋、瘦肉等动物蛋白,其中含必需氨基酸较高,而且在体内分解后产生的含氮物质较少,植物蛋白质如豆制品、玉米、面粉、大米等含必需氨基酸较少,非必需氨基酸较多,生物效价低,故称为"低质蛋白"。当肾脏病病人发展为肾功能不全时,最好少吃或不吃这类食物;
❹ 热量的摄入:每天必须吃足够的高热量低蛋白食物,以满足新陈代谢的需要,同时保证食入的蛋白能被充分利用。具体每天的热量要达到35千卡/公斤体重,对于70公斤体重的人需要约2450千卡热量。但如果是糖尿病患者,糖、淀粉类食物又需要小心控制。
声明
Ⅰ. 本检测只对本次受检样本的结果正确性负责,并承诺在当前科学技术条件下所有检测结果是真实的、有效的,有关检测结果的解释权归精准医疗联合实验室。
Ⅱ. 由于基因检测的局限性,该检测无法覆盖所有与该项目相关的位点。
Ⅲ. 基因只是影响疾病发生的部分因素,其他可能的因素包括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等外部因素。
Ⅳ. 该结果仅供参考,不能用于临床诊断。
Ⅴ. 由于标本保存有一定期限,若对报告结果有疑问,请在自报告日期起的10天内提出复检申请,逾期不再受理。
Ⅵ. 出于科学研究需要,样本群体健康信息与样本检测基因信息可能会用于研究分析,但这种分析只针对样本组,不涉及个体隐私。
相关知识
发病时间:
我国的肾病发病平均年龄为40岁以上。
流行病学:
慢性肾脏病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健康卫生问题,患病率日益增高,且因持续进展而需要透析,心脑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等更是逐年飙升。近来,美国、欧洲、日本、澳大利亚及中国的北京、上海和香港相继进行了大规模的流行病学调查,均提示成人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高达10%,而患者中的知晓率仅9%左右。
危险因素:
肥胖;空气污染;职业暴露;遗传因素。
检查基因
PLA2R1
PLA2R1基因位于染色体2q24上,编码M型磷脂酶A2受体。目前,已有研究表明,位于染色体2q24和染色体6p21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-- PLA2R1与特发性膜性肾病有密切关联。携有这个风险等位基因的人,其特发性膜性肾病的发病可能性高达78.5%。研究发现,PLA2R1 rs4664308基因突变与慢性肾病的发病相关。
预警信号:
1. 下肢双侧对称的水肿。
2. 泡泡尿。尿液中有细细的泡沫,厚厚的一层,十几分钟不消。出现泡泡尿,一定要去医院做尿常规。
3. 尿的颜色发红。肾脏病血尿肉眼看不到,肾脏病造成的血尿大多数是镜下血尿,不是肉眼可见的血尿。
检查建议
实验室检查:
24小时尿蛋白定量:正常值<0.2克/24小时尿。如24小时尿蛋白定量增多,可反映肾小球或肾小管病变程度。该检查比尿常规中的尿蛋白检查更为准确,因而能更好地反映病情。但是尿液留取不足24小时;尿中混有异物;当日进食大量蛋白质会影响检查结果。
其他辅助检查:
1.肾图和肾动态显像:了解左右两肾各自的肾脏血流量、肾小球滤过功能、肾脏排泄功能,以及提示有无肾动脉狭窄。
2. 静脉肾盂造影:观察泌尿系统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,了解尿路的病变特点和性质。
3. 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:通过穿刺针进入肾脏取出部分肾脏组织行病理学检查,是目前明确诊断急慢性肾炎的唯一方法,但风险较大。